最新消息

2020/09/28 【主日信息】葡萄園的呼召(中):談實踐-20200927

聖靈降臨後第十七主日

第一經課:以西結書18: 1-4, 25-32
啟應經課:詩篇25: 1-9
第二經課:腓立比書2: 1-13
福音經課:馬太福音21: 23-32


在開始之前,先幫大家複習一下上週的信息,上個主日我們從葡萄園工人的比喻中,聽見最早進入葡萄園的工人的怨言。對他們而言,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才是正確的,多做的多領,少做的少領才對。因此,他們對葡萄園主的慷慨嗤之以鼻,卻忘了若不是這位主人的憐憫,他們將會閒站一整天而一無所有。

這其實就是上主呼召我們的根源,是祂看見世人的卑微與軟弱,主動伸出援手,使原本不配的我們得以進入祂的葡萄園:天國之中。而於此同時,祂也呼召我們展現憐憫,要我們同樣去憐憫他人,就是那些與我們過往一樣閒站在市場上的人。我們與他們唯一的差別是,主人早了幾個小時呼召我們,如此而已。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葡萄園比喻三部曲的第二個比喻,也就是兩個兒子的比喻。這個比喻在設定上同樣發生在葡萄園中,也同樣是主人要人工作。但最大的差別在於,葡萄園工人的比喻中,工人原本都不在天國裡,卻蒙召進入天國。但在兩個兒子的比喻中,兩個兒子本來就與葡萄園主是同一家人。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比與前一個比喻,今天的比喻更加貼近我們實際的狀況。因為我們已經是上主家中的一份子,我們一起崇拜、一起服事、一起生活,只是,在我們當中,有的人是大兒子,有的人是小兒子。

請不要緊張,這樣的說法不是要指責大家,也不是要讓各位選擇自己到底是比較像大兒子還是小兒子。當我們在讀聖經,特別是耶穌的比喻,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不要急著在故事中找到自己,而是要先找到上帝。

不要忘了,耶穌之所以要說這個比喻,是因為祂受到祭司長和長老的挑戰。從前文得知,耶穌一進聖殿就翻桌,嚴厲抨擊當時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把聖殿當成賊窩。雖然許多曾被聖殿制度壓迫的人對耶穌的舉動感到歡欣,但很明顯的,有群人非常不高興,因為耶穌挑戰了他們的權柄。

因此,這些宗教領袖來到耶穌的面前質問祂說:「你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沒錯,這就是理解耶穌比喻的關鍵字:權柄。讓把這個概念帶到比喻中,在故事裡擁有權柄的人,依然是葡萄園的主人,也就是兩個兒子的父親。

父親對兩個兒子說同樣的話:「孩子,今天到葡萄園裏做工去。」中文聖經的翻譯看不出端倪,但希臘文原文其實是使用命令語氣,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掌權者對管轄者的吩咐,要求對方必須做這件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兒子並沒有比小兒子好到哪裡去,因為他直接拒絕了命令。這樣的行為在兩千年前,無論是東方或西方社會,都是大逆不道的。當然,小兒子也很糟糕,因為他嘴上說要遵守命令,但卻是陽奉陰違,一樣是欺君之罪,要殺頭的!

簡單來說,大兒子與小兒子都犯了必死之罪,這是比喻相當重要的前提。請特別留意,耶穌比喻中的大兒子指的就是稅吏和娼妓,而小兒子則是這些與他對話的宗教領袖。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耶穌說:「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上帝的國。」祂的意思是什麼?

首先,這仍然是恩典,因為不論是稅吏娼妓或宗教領袖,都不配進入上帝的國。其次,耶穌只是說稅吏與娼妓「先」進入上帝的國,言下之意是,這些宗教領袖最低限度就像小兒子一樣,雖然沒有按照父親的心意而行,卻仍然是父親的孩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誰能夠先進入上帝的國,取決於誰先悔改信耶穌。但這悔改並不是如同小兒子一樣說說而已,而是必須向大兒子一樣有實際的行動與作為。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是我們的問題,比起實際的行動,我們更擅長用說的。教會發展直到如今,我們更多傾向用教義、真理來定義我們是誰,過於用實踐的方式讓世人知道我們是誰。我並不是在否定教義與真理的重要性,因這些仍然是來自聖經,但比起知識上的教導,我們缺乏的是信仰的實踐。

試問,我們身邊那些尚未信主的親人與朋友是如何認識信仰的?他們是因為我們能夠清楚地說出三位一體與耶穌神人二性的教導而認識信仰嗎?還是因為看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實際行出愛人如己的命令而認識信仰呢?答案很明顯的是後者,而我們所缺乏的也是後者。

那麼,為什麼我們比較少實踐信仰呢?讓我們回頭想想一開始解釋比喻的關鍵字:權柄。是的,惟有在對權柄有正確認識的狀況下,才能順服命令並且執行。許多曾經服過兵役的弟兄都知道,為什麼軍人能夠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去執行,即便下令的軍官是菜鳥,但他就是擁有權柄的人。

一開始我有提到,這兩個兒子其實都不合格,一個是拒絕命令,另一個則是陽奉陰違,雖然先拒絕命令後來又執行的人好上那麼一點,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或許會有人說,不對阿,這段經文的答案是,大兒子就是照著父親的意願做的人啊。

我要請大家特別留意,這答案並不是耶穌說的,而是祭司長與長老說的。馬太福音中比喻的特色是,只有門徒聽得懂耶穌比喻的意思是什麼,而其他人,特別是敵對祂的宗教領袖,根本就不懂,他們頂多只能知道耶穌的比喻是針對他們。

這樣說來,我們可以大膽假設,既然這些宗教領袖對比喻的意思不慎明白,因此他們的答案自然也錯的。那麼,正確的答案難道是小兒子嗎?當然也不是!

我認為耶穌的問題「這兩個兒子是哪一個照著父親的意願做了呢?」真正的答案是:「這兩個兒子都沒有照著父親的意願,我這個天父獨生愛子才有這個做。」耶穌這位兒子,聽到父親命令祂前往葡萄園工作,祂不但說要去,而且也真的去。

今天腓立比書的經文就提到這點,不是嗎?「他本有上帝的形像,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同等;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謙卑自己,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各位親帶的弟兄姊妹,儘管我們不知道上主與耶穌實際對話的內容是什麼,但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耶穌順服天父的命令來到世上,為的是要死在十字架上,拯救你我的生命。

而且,耶穌的順服正是基於對天父權柄的認識,就算祂有上帝的形象,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同等。就算祂曾經一度不願走上這條受苦的道路,對天父說:「我父啊,如果可能,求你使這杯離開我。」但下一句卻是:「然而,不是照我所願的,而是照你所願的。」

不管自己願不願意,而是在乎天父的意願,這就是耶穌的順服,所以,祂就真的來到世上,真的與人同在,真的走上受苦的道路,真的被殺、埋葬,死後三天復活。我們可以這麼說,耶穌的道成肉身,就是祂對天父旨意的信仰實踐。也因著耶穌的信仰實踐,我們才得著現今兒子的名分,成為葡萄園主人家中的一份子。

最後,讓我們把上週與這週的信息做個總結,上週證道的副標題是「談憐憫」,葡萄園主招募工人的前提不是因為祂需要工人,而是因為工人需要祂。這是祂的憐憫,但身為工人的我們卻缺乏這樣的憐憫,所以才對主人發怨言。

本週證道的副標題是「談實踐」,不論是大小兒子,他們都沒有真的照著父親真正的心意而行。而真正能夠實踐天父心意的,只有耶穌基督,我們缺乏這樣的實踐,所以要嘛像宗教領袖一樣口是心非,要嘛像稅吏娼妓一樣先拒絕再反悔。

這比喻聽起來很律法,都是在定罪,對嗎?好像是這樣。但有一個小細節不要忽略了,在耶穌的比喻中,父親的吩咐明明就是「去做工」,但比喻的最後,醒悟悔改的大兒子卻只有「去」,卻沒有做工。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請聽這個好消息,就算我們不憐憫、不實踐,來自葡萄園的呼召卻沒有停止,這是恩典的呼召,彷彿祂慈聲對我們說:「做不到嗎?我知道,我差遣的愛子耶穌基督已經替你們做了,所以,進來葡萄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