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22/10/28 【牧者心語】何謂德性?-20221029─教會群體的德性(一)

親愛的家人們平安

2022年即將進入尾聲,我打算在接下來二個月的時間裡,藉著牧者心語來與大家聊聊「群體」這個主題。教會今年年度目標是「群體的行動、群體的見證」,當初之所以訂下這個主題,是希望得勝堂弟兄姊妹能以群體作為單位,實踐基督所託付給我們的大使命。

我們確實有在朝這個目標努力,但比起群體的行動,包含我自己在內,我們絕大多數人的行動往往更重視個人層面。或許是受到個人主義的影響,或許有其他的因素。因此,我想要藉著接下來的數篇文章,與弟兄姊妹分享我對教會群體行動的想法,作為我們眾人彼此的勉勵。

關於主題,比較正式、學術的名稱是「教會群體的德性」,通俗一點的是「教會的文化風氣與習慣」,但其實,也可以理解為「關於教會這個群體,我認為應該要……」,在閱讀此一系列的文章時,大家可以試用這三個名稱所代表的意涵來理解我想要談論的。

我將會在接下來的分享中,探討五個我認為在現今教會群體中應當具備的德性,以及該如何具體實踐,這四個德性分別是權威、謙卑、愛與門徒。等等,是不是哪裡弄錯了?有些詞彙好像與一般認知的「德性」有點差距,這就要從德性(virtue)一詞的由來說起了。

它的詞源來自於希臘文ἀρετή,在古典希臘時期,這個字指的是任何形式的卓越,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之所以規定運動員要全裸上陣,正是因為他們認為能夠展現力與美的肌肉線條,是運動員追求卓越的最佳證明。

當希臘哲人開始使用這個字來討論倫理學時,其意義就成了一個群體追求真美善所表現出的態度與行為。這樣看來,在古希臘人的認知裡,把肌肉練得又大又美,並且塗上使皮膚閃閃發亮的橄欖油,這也是一種「德性」。

簡單來說,人們對「什麼是德性?」的理解並非一成不變,西方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四樞德就不盡相同,東方儒家文化圈看重的德性亦隨時間與區域持續不斷演變;即便是基督信仰,不同教會、宗派與神學家各自贊同的德性也絕非一致。

因此,我在未來幾週想要與大家分享的,並非是要將基督信仰中的德性系統化,而是憑藉著過往的牧會經驗與歷練,以及我個人對得勝堂這個信仰群體的觀察,試著提出我們教會在當代社會文化處境中,應當具備的四種德性,以及這四種德性如何實踐在我們的教會群體生活之中。

 
士煒
於2022年聖靈降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