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25/08/08 【主日信息】虛空與富足-20250803

聖靈降臨後第八主日

第一經課:傳道書1: 2, 12-14; 2: 18-23
詩篇經課:詩篇49: 1-12
第二經課:歌羅西書3: 1-11
福音經課:路加福音12: 13-21


今天的福音經課看起來是在談財富,但它真正要讓我們思考的,遠遠不只是關於錢而已。從今年四月開始,美國片面宣布「對等關稅」的政策後,許多人開始關注經濟的走向:股市波動、匯率起伏、政府因應的政策……我們的生活似乎也被牽動著。幾天前,正式的稅率終於公布了,難道這樣就結束了嗎?我們就能放下心來了嗎?事實上,我們仍然在想:錢會不會變薄?怎麼避免損失?甚至,有沒有可能從中賺點什麼?

為什麼我們這麼關心這些?特別是在新竹這樣一個因科技產業而快速發展的城市,比起其他地方,我們已經更容易累積財富了。可是我們還是持續努力賺錢,努力存更多的錢。這背後其實有些很具體的理由:為了退休生活更有保障、讓孩子有更好的教育、預備未來的健康風險……等等。

但,然後呢?我們彷彿陷入一場不會停的追逐戰。長輩們比的是誰的退休生活更愜意、身體更健康;年輕人比的是誰的收入更高、理財更有績效;學生比誰能考上更好的學校;孩子們甚至在比誰一年出國幾次、學會幾種語言。我想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在這一切的努力和比較中——上帝在哪裡?

今天的舊約經課,讓人讀起來令人坐立難安。它不是說:除了追求財富、名聲、智慧以外,也別忘了追求上帝;它根本不是這樣說的。傳道者直接指出:所有這些——都是虛空。「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全是虛空。」他毫不保留地說,我們在這世上所做的各樣努力,其實並沒有什麼真正的益處,甚至可能什麼都留不下來。

傳道者越講越直接,說出人心裡最深的疲憊與矛盾。他說他厭惡一切的勞碌——不是因為他懶,而是因為他發現:就算花了一生心力,拼盡智慧、知識與努力所建立的一切,最後還是得留給別人。而那個人是聰明還是愚笨?會珍惜還是揮霍?誰知道呢?想到這些,他原本的成就感立刻變成一種深沉的不安與無力。

他看著自己的一生,從早忙到晚,辛苦奔波,最後卻只能得出一個結論:絕望。因為這些成果,不是他能真正掌握的。他費盡心力築起的人生,竟然最後只是別人的遺產,而且還是給那些根本沒流過一滴汗的人。這不只是虛空,他說,這是「大大不幸」。

傳道者沒有咒詛生命,他只是說出了我們都知道卻不敢面對的真相:如果人只活在「日光之下」——也就是撇開上帝的世界觀裡——那麼無論他多麼努力、多麼有成就,終究還是會問:「這一切,我到底得著了什麼?」

這就是傳道者的嘆息。他不是要我們放棄努力,而是提醒我們:只要我們離開了上帝的心意,即使得著了全世界,內心仍然空虛不安,永遠得不到真正的滿足。因為——若上帝不在其中,勞苦終將成為愁煩。

而今天的福音經課,也描繪了一位深感不公平、內心勞苦的人。他的哥哥——照猶太傳統,作為長子繼承了全部家產——把他排除在分產之外。這人非常氣憤,甚至帶著命令的語氣要求耶穌出面幫他「討回公道」。從人的角度來看,他的心情可以理解,也許他的哥哥真的太自私了。而且,聖經確實一再強調:擁有財富的人應該幫助缺乏的人,這點沒有疑問。

但耶穌的回應卻讓人驚訝:祂拒絕介入。他說:「你這個人!誰立我作你們的判官,或給你們分家產的呢?」耶穌不只是表達不想處理,而是要提醒我們:問題的核心不是財產怎麼分,而是人心裡到底有沒有上帝。

接著,耶穌說了一個比喻。比喻中的財主非常成功,甚至可以說,是所有人夢寐以求的「人生勝利組」:田地大豐收,糧食多到倉庫都放不下,於是他決定拆掉舊的,蓋更大的,準備好好退休,享受人生。他對自己說:「你這個人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供多年享用,只管安安逸逸吃喝快樂吧!」

但故事就在這裡急轉直下。上帝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就要你的性命,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問題不在於財主有錢,而在於他的生命裡根本沒有上帝。他口中說的,全部都是「我要怎樣」、「我的倉庫」、「我的糧食」、「我的靈魂」……這些句子裡,沒有任何一句提到「上帝要怎樣」。他不是被錢毀了,而是被自我中心毀了。他築的,不是倉庫,而是自己的國度。

值得注意的是,上帝並不是等到他享受完一切才出手,而是他還在思想的時候,上帝就出聲了。意思是:不是你說了算,不是你決定什麼時候享福,連你的明天都不屬於你。

與其說這個比喻是在談論財富,更準確地說,是在揭露一種「沒有上帝的生命狀態」。當一個人把自己放在最中心,就很容易用金錢、成就、計畫來鞏固自己存在的安全感。但那一切,真的能保證什麼嗎?

耶穌講這個比喻,不只是提醒那位富有卻無知的財主,也是直接回應那對為了家產爭吵的兄弟。祂的重點根本不是家產怎麼分,而是:「在這件事上,你們有沒有想過——上帝怎麼看?」事實上,摩西律法早已清楚教導上帝的子民該如何處理產業、如何對待兄弟,該有的原則與界線都有了。

但當人心中沒有上帝,再多的教導也只是耳邊風;反之,若人心中尊主為大,那他處理事情的方式,就一定會有智慧、有憐憫、有公義。所以,耶穌拒絕成為「和事佬」,不是因為這件事太小、太麻煩,而是因為人的問題根本不在表面,而在心裡——我們是否願意讓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居首位?

弟兄姊妹們,這話不只是說給當年的那對兄弟聽的,也正是說給你我聽的。因為多少時候,我們來到主面前,不也是帶著一樣的心情?我們為孩子的課業煩惱,為家庭關係苦惱,為工作、為健康、為財務的未來焦慮不安……我們遇到難題、生活卡關,就想要耶穌來「主持公道」,希望祂幫我們把事情「處理好」。

我們找耶穌,這本來沒有錯。但錯的是,我們在找祂的時候,真正關心的是什麼?耶穌透過這個比喻直指我們內心的錯謬。如果我們來找耶穌,只是希望祂成就我的夢想、護住我的資產、穩住我的生活——那麼我們跟比喻中的財主又有什麼不同?我們是否也一樣,把焦點放在自己的國度,而不是上帝的國度?

我們雖然口裡呼喊主啊,但心裡想的,其實只是自己。真正的貪婪,往往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我們把自己放在上帝的位置上。我們的禱告成了一種命令,我們的信仰變成了一場交易,而上帝,只被我們當成工具——這樣的信仰,不是敬拜,而是利用。

所以,當耶穌說:「凡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這不只是祂對那位財主的評語,也不只是對那位爭產的兄弟所說的話——其實,這也是對我們每一個人說的話。

在上帝面前不富足,並不是說我們存款太少,也不是叫我們不能規劃人生。而是提醒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從來都不是金錢能決定的。如果我們的心總是繞著「我要有多少」、「我要怎麼保住這一切」打轉,我們其實已經不知不覺走上了財主的路——以為靈魂能靠存糧安穩,以為人生能靠資產安全。

但耶穌要我們看見一的是——真正的富足,是站在上帝面前,知道自己是祂所愛的,是與祂有關係的人。這種富足,不會被關稅或市場影響、不會因年齡減少、不會因失去而動搖。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產業,真正的保障。

弟兄姊妹,我們其實一直在自己的虛空與自己的富足之間來回擺盪——我們以為越努力、越規劃、越穩妥就越能掌握富足,卻常常在風浪裡就再次陷入焦慮。但耶穌的比喻提醒我們:真正的出路,不是讓自己的倉庫變大,而是回到上帝那裡,承認祂才是一切的主。

耶穌要我們知道——我們是誰,不取決於我們擁有什麼;我們生命的價值,也不是靠我們達成多少成就、累積多少財富來決定的。我們生命真正的保障,是那位永遠掌權、不改變、不離棄我們的主。祂才是我們真正的產業,是我們靈魂的倉庫。

這正是耶穌所賜的福音:在上帝面前成為富足的人,不是那些什麼都擁有的人,而是那些知道自己一無所有,卻願意憑信心倚靠祂、讓祂來決定生命價值的人。

親愛的弟兄姊妹,也許今天的信息讓我們心裡有些沉重。但這正是福音進來的時候——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困境,才會真正渴望那從神而來的富足。而主耶穌沒有轉身離開,祂仍然在呼喚你,邀請你回轉、信靠、重新將目光從自己的倉庫,轉向祂為你預備的筵席。

就在等一下我們要預備領受的聖餐桌前,領受祂為我們擘開的身體、為我們流出的寶血。在這裡,耶穌親自呼喚你——來成為一個在上帝面前富足的人。因為只要你領受祂——你就已經得著了那永不枯竭的富足。